南海区

2020-12-22 15:49

  南海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河网密布,水系丰富,区内共有小型水库28座,其中小(1)型水库8座,小(2)型水库20座。南海区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在2014年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深化小型水库体制改革,将28座小型水库全部纳入改革范围,四大举措力推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区创建,成效显著。

  南海区在制度建设上求突破,不断健全水库管理机制体制。一是改革机构,管养分离。分别成立区派出机构属地水利所及各镇街水利排灌养护站,水利所负责水利工程运行的日常监管,养护站负责水利工程日常运行养护。逐步厘清管理单位和养护单位的权责,督促两者各司其职,加强监管,狠抓目标管理制的落实。二是明晰工程产权和管养责任。向28座水库管理单位颁发水库权属证书,在证书中载明小型水库功能、管理和保护范围、管理权属单位及其权利与义务、有效期等信息。三是狠抓责任落实。区政府作为管护责任主体,已明确小型水库安全责任人和“三个责任人”名单,并建立安全管理和防汛责任制。四是建立专业化管护队伍。各养护站均按照统一标准配置固定养护人员,人员持证上岗及培训比率达100%,并实施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五是保障管护经费落实到位。区镇两级按5:5配套落实小型水库管护经费,2019年区镇两级财政安排投入水库管护经费706.4万元,不足部分由镇街自筹解决。同时,建立管护人员经费、工程管护经费补助标准同步增长机制。

  南海区在保障安全上下功夫,不断强化水库安全管理水平。一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水库防汛2020年“三个责任人”及安全责任人名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大坝安全责任人,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二是开展大坝安全鉴定工作。已落实小型水库大坝首次安全鉴定工作,委托各镇(街道)开展第二轮到期鉴定工作,并将在三年内全面完成全区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三是完善风险隐患排查管控制度。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发现隐患后及时采取工程措施和优化运行管理的手段消除隐患,确保防洪设施安全。四是强化应急机制建设。全区各小型水库均已编制水库调度方案、汛期运用计划、水库应急预案、人员转移方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做好防汛备汛工作。五是开展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在全面摸清小型水库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目标、计划及保障措施。并以西樵镇先行,以点带面加紧推进,力争实现“2021年全部水库均达到标准化等级二级或以上标准”的任务目标。

  南海区在软硬设施上补短板,不断提升水库基础和运行管理水平。一是规范水库管理制度。各小型水库管理单位均已制定巡视检查、安全监测等11项制度,并将各项制度纳入水库管理手册。二是规范水库管理设施。各水库防汛道路均能满足日常管理与抢险需求,各类警示标志、标识标牌基本完善。三是加强运行管理。先后出台了《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及《小型水库、山塘安全巡查工作管理实施办法》,使水库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四是强化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四要素”“三要素”建设。全区共有16座水库已配备水雨情监测及视频监控设施,其中6座小(1)型水库同时配备渗流设施。同时,结合粤坝卫士、河长APP和平安小水库公众号加强水库巡查管理,运用科技化手段不断强化监管水平。

  南海区在改革创新上做文章,不断开创水库管理的“南海模式”。一是加强考核,目标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多层考核,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向各镇街发放补贴资金。二是专业服务,精细管理。积极探索社会化、物业化管理模式,丹灶镇、狮山镇率先试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日常绿化养护、冬季检修、达标整治项目。三是水系连通,活水调度。积极开展南海狮山镇水系连通及活水调度研究,充分发挥水库水体的景观功能和水体风景资源优势,为全区水景观、水环境、水生态改善提供有力保障。四是文化打造,景观提升。大力推进东风水库、牛牯岭-仙溪水库等碧道工程,结合梦里水乡特色等地区特色,不断彰显南海的文化特质与魅力、实现南海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

  经过多年的努力,南海区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成效凸显,充分发挥了水库供水调度、雨洪调蓄、景观游憩三重功能,实现了水库“保安全、保人口、保经济”三大重任。

  

  马头石水库

  

  狮山幸福水库

  

  东湖水库

责编: 韩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