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区

2020-12-28 10:15

  盐田地处深圳东部,依山傍海,总面积74.9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29万人,辖区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5%,拥有19.5公里海岸线,主要河流水质优良率100%,小型水库9宗,总库容约700万立方米,主要功能为景观和防洪。在广东省水利厅和深圳市水务局的悉心指导下,盐田区以此次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区创建为契机,结合广东省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化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形成一套“有主体、有经费、有人员”“权属集中化、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管护物业化、服务专业化、信息数字化、共享多元化”的“三有七化”盐田区小型水库管理模式。

  一、明权责,固基础,实现水库安全新跨越

  一是实现权属集中管理。将分属集体、企业所管水库全部收回,交由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统一管理,发放水库权属证书,明确水库功能、管理和保护范围线、权利与义务。二是层层压实责任。全面落实三个责任人和三个重点环节,足额配备现场巡查管理人员共23名,年人均培训不少于24学时,均持证上岗,各项责任到岗到人。三是筑牢水库安全基础。持续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和安全提升,2013年来累计投入1.49亿元,实施20余项水库除险加固和安全提升工程,累计消除隐患20余项,不断提升水库安全性能,各水库安全等级均在二类坝以上。

  二、齐配套,定标准,引领水库运行新发展

  一是配全各类水库运行保障设施。各水库均建有水雨情、安全监测等设施,配备固话、卫星电话、移动电话、对讲机等3种以上有效通讯工具。因地制宜在主要建筑物、高陡边坡、重要仪器设备等部位,设置公告、警示、指引、制度等各类标识标牌,库均标识标牌达62块。二是配建水库管理基础设施。每座水库均建有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上且满足防汛值班要求的管理用房,防汛道路平均宽度不小于3.5米,满足日常运行管理和防汛抢险车辆通行需求。每个水库设有专门防汛物资仓库,配有20余种防汛物资,种类和数量满足《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编制规程(SL298-2004)》及应急抢险实际需要。三是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定水库巡视检查、安全监测、应急抢险及报告、岗位责任制、防汛值班等11项工作制度,定员定岗定责,其中5项关键制度同步上墙。

  三、强专业,重科技,构建水库管理新格局

  一是全面完善水库专业化、物业化运管机制。引入社会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支持,组织每月一次对水库进行全面技术检查,长期安排不少于3名专家作为技术顾问。组织专业单位编制水库防汛预案、应急预案及调度规程,科学评估出淹没范围并制定人员应急转移方案,为科学运行调度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全面强化专业应急能力。整合市区共12支应急抢险队伍、110余名应急专家,与公安、消防、武警等专业应急力量建立应急联动机制,配备挖掘机、泥头车、大流量排水设备等装备,确保及时专业应对防汛应急抢险任务。三是不断提升水库管理信息化水平。利用智能水库感知系统自动收集水位、降雨量、库区视频图像、渗流渗压等信息,实时掌握水库情况。研发智能巡查软件,固定管理人员巡查线路、巡查内容,实时掌握管理人员履职情况。将主要工程各类制度、工程文件等档案电子化存档共享,实现“一库一档,一事一案”,全面提升管理效率。

  四、库共管,景共享,开启人水和谐新篇章

  一是共建共治。构建“党政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工作机制,充分发动辖区2240余涉水志愿者参与治水护水,累计开展河湖宣传300余次,参与人数10600人次。通过“民意通”“生态文明碳币”等平台激励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爱水护水,畅通群众投诉、建议渠道,及时妥善处理各类涉水事宜。二是开放共享。充分利用辖区得天独厚的山、水、林、湖(库)资源优势,先行开展水库开放共享。拆除水库原有隔离围网,建成恩上水库环湖休闲碧道、鸳鸯谷公园溯溪栈道等共计15.25公里精品碧道,通过加快实施极具盐田特色的半山公园带项目,在2021年春节前再实现3座水库开放共享,力争2025年底前全面实现所有非供水水库的景观开放,将水库打造为市民近距离可感知的具备滨水景观和生态湿地功能的特色水库,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其他地区推动水库景观开放共享提供了有益借鉴。

  

  翠岭水库

  

  红花沥水库位移监测设施

  

  三洲塘水库

  

  防汛物资仓库

责编: 韩涵